PI單染的原理主要是根據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、亞(ya) 細胞和分子水平發生的特征性變化。這些變化包括細胞核的變化、細胞器的變化、細胞膜成分的變化和細胞形態的變化,其中細胞核的變化很有特征。
熒光染料PI(碘化丙啶)是一種可以對DNA進行染色的核染色試劑。它常用於(yu) 細胞凋亡檢測。英文全稱是Propidium Iodide。它是一種溴化乙錠類似物,嵌入雙鏈 DNA 後會(hui) 發出紅色熒光。雖然 PI 不能穿過活細胞膜,但它可以穿過受損的細胞膜並對細胞核進行染色。 PI 通常與(yu) Calcein-AM 或 FDA 等熒光探針一起使用,以同時對活細胞和死細胞進行染色。 PI-DNA複合物的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分別為(wei) 535 nm和615 nm。
外觀:紅棕色粉末儲(chu) 存條件:-20℃
1、細胞核的變化:由於(yu) 凋亡細胞細胞核的變化,導致各種染色體(ti) 熒光染料對凋亡細胞DNA的染色性發生改變。研究表明,用各種染色體(ti) 熒光染料對固定的凋亡細胞進行染色會(hui) 降低 DNA 染色能力。許多學者將 DNA 染色性的降低視為(wei) 凋亡細胞的標誌之一。
2.光散射特性:凋亡細胞形態的變化影響其光散射特性。在流式細胞儀(yi) 上,前向散射光與(yu) 細胞的大小有關(guan) ,而側(ce) 向散射光反映了細胞內(nei) 光的折射,與(yu) 細胞內(nei) 顆粒的數量有關(guan) 。細胞凋亡時,細胞收縮,體(ti) 積變小,因此前向散射光減少。這一特征通常被認為(wei) 是凋亡細胞的特征之一。另外,由於(yu) 細胞凋亡時染色體(ti) 的降解和核破裂的形成,細胞內(nei) 顆粒常增多,故凋亡細胞的側(ce) 向散射光常增多。細胞壞死時,由於(yu) 細胞腫脹,前向散射光增加;細胞壞死時側(ce) 向散射光也增加,因此根據前向散射光和側(ce) 向散射光可以區分凋亡細胞和壞死細胞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根據前向散射光和側(ce) 向散射光判斷凋亡細胞的可靠性,很大程度上受檢測細胞形態的均勻性和核質比的影響。因此,在某些淋巴細胞凋亡中,通過光散射特性檢測細胞凋亡的可靠性較好,但在腫瘤細胞凋亡中,其可靠性較差。基於(yu) 光散射特性檢測凋亡細胞的主要優(you) 點是,光散射特性可以與(yu) 細胞的表麵免疫熒光分析相結合,以區分經過這些特殊處理後發生選擇性凋亡的淋巴細胞亞(ya) 型。它還可用於(yu) 活細胞的分類。
1、PBS溶液;
2、PI染色液:將PI溶解於(yu) PBS(pH7.4)中,終濃度為(wei) 100ug/ml。儲(chu) 存在棕色瓶中,4°C 避光保存。
3,70%乙醇4,400目篩5,流式細胞儀(yi)
1.收集細胞,500~1000r/min離心5min,棄去培養(yang) 基。
2.用3ml PBS洗滌一次。
3. 離心除去PBS,加入冰冷的70%乙醇固定,4℃固定1-2小時。
4. 離心棄固定液,重懸於(yu) 3ml PBS 中 5 分鍾。
5. 過400目篩一次,500-1000 r/min離心5 min,棄PBS。
6. 用1ml PI染色液染色,4℃避光30min。
7、流式細胞儀(yi) 檢測:PI被氬離子激發產(chan) 生熒光,激光光波波長為(wei) 488nm,發射光波波長大於(yu) 630nm,產(chan) 生紅色熒光,分析熒光直方圖PI的強度,並分析前向散射光到側(ce) 向散射光的散射。圖片。
8.結果判斷:在前向散射光與(yu) 側(ce) 向散射光的散點圖或地形圖上,與(yu) 正常細胞相比,凋亡細胞的前向散射光較低,而側(ce) 向散射光可高可低,這與(yu) 正常細胞相比,凋亡細胞的前向散射光較低,而側(ce) 向散射光可高可低。細胞類型;在分析PI熒光直方圖時,首先使用門技術排除雙或聚集的細胞以及發出微弱熒光的細胞碎片。在PI熒光直方圖上,凋亡細胞在G1/G0期倍性峰之前出現一二二。例如,如果G1/G0期位置的熒光強度為(wei) 1.0,則典型凋亡細胞樣品的亞(ya) 二倍體(ti) 峰的熒光強度為(wei) 0.45,則可以使用雞和鮭魚紅細胞的PI熒光強度作為(wei) 參考標準。 0.35 和 0.7,分別確保其間不是細胞碎片而是完整的細胞。
注:在細胞凋亡過程中,DNA 染色性的降低被認為(wei) 是凋亡細胞的標誌之一,但這種 DNA 染色性的降低也可能是由於(yu) DNA 含量的減少,或由於(yu) DNA 結構的變化所致。這是由於(yu) 其與(yu) 染料結合的能力發生變化引起的。分析結果時應小心。